小兒出血性疾病的癥狀是什么?小兒出血性疾病怎么治療?

小兒出血性疾病的癥狀是什么?小兒出血性疾病怎么治療?

小兒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是指正常止血功能發生了障礙而引起的以出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的總稱,臨床上以自發性出血,或輕微損傷后出血不止為特征。

目錄

1.小兒出血性疾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小兒出血性疾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小兒出血性疾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4.小兒出血性疾病應該如何預防
5.小兒出血性疾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小兒出血性疾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小兒出血性疾病的常規方法

1.小兒出血性疾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出血性疾病的種類很多,根據發病機制可分為以下五大類。

  一、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1、遺傳性: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癥、血管性假血友病、家族性單純性紫癜、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等。

  2、代謝性:糖尿病、尿毒癥。

  3、感染性:病毒、細菌、螺旋體。

  4、中毒性:動物毒素,如蜂毒、蛇毒。

  5、藥物性:磺胺、巴比妥。

  6、過敏性:過敏性紫癜、自身DNA過敏、自身血紅蛋白過敏。

  7、維生素缺乏:維生素C缺乏癥、維生素P缺乏癥。

  8、結締組織病性: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Ehlers-Danlos綜合征。

  9、異常蛋白血癥性:高球蛋白血癥性紫癜、原發性α2-巨球蛋白血癥、冷球蛋白血癥性紫癜、高蛋白C癥、高蛋白S癥。

  10、淀粉樣變引起的紫癜。

  11、單純性:單純性紫癜、機械性紫癜。

  二、血小板因素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因素主要是各種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數量異常和血小板功能障礙。

  三、凝血因子減少、缺乏或質異常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1、凝血活酶生成障礙:凝血因子Ⅶ缺乏癥、凝血因子Ⅸ缺乏癥、凝血因子Ⅺ缺乏癥、凝血因子Ⅻ缺乏癥。

  2、凝血酶生成障礙:凝血酶原缺乏癥、凝血因子V缺乏癥、凝血因子Ⅻ缺乏癥、凝血因子X缺乏癥。

  3、纖維蛋白形成障礙:纖維蛋白原缺乏癥、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凝血因子XⅢ缺乏癥。

  四、抗凝過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1、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如抗纖維蛋白原、抗Ⅴ因子、抗因子Ⅷ、抗因子Ⅸ、抗組織凝血活酶、肝素及類肝素抗凝物質。

  2、纖維蛋白溶解性出血性疾病。原發性,見于肝臟病等;繼發性,見于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和前列腺手術后。

  五、復合因素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肝臟疾病、遺傳性聯合凝血因子缺乏癥。

2.小兒出血性疾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小兒出血性疾病除了其臨床表現外,還可引起其他疾病。患兒長期反復出血可并發貧血。重癥出血可發生心力衰竭。急性大量出血可發生失血性休克。視網膜出血可致失明。

3.小兒出血性疾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小兒出血性疾病的癥狀有以下幾種:

  1、瘀點、瘀斑

  患者表現為皮膚瘀點、瘀斑。發生在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也見于血小板減少癥及血小板病。大的片狀瘀斑見于凝血障礙性的出血,廣泛而大的片狀瘀斑常見于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及纖維蛋白溶解癥。

  2、鼻出血

  口腔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見于血管及血小板因素引起的出血。

  3、關節、肌肉出血

  出血一般發生在膝、踝、髖、肘、腕等承受體重壓力或易受外傷的大關節處。

  4、視網膜出血

  視網膜出血多見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5、顱內出血

  顱內出血見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血友病。

  6、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

  患者可出現嘔血、吐血、尿血、便血。

4.小兒出血性疾病應該如何預防

  小兒出血性疾病在預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積極防治各種感染性疾病,做好預防接種工作。患者服藥期間不與感染患者接觸,去公共場所需戴口罩,以免引起病情加重或復發。

  2、合理營養,防止維生素C、維生素K、維生素P缺乏癥。

  3、防止X線、藥物和各種毒物的損傷造成的出血性疾病。

  4、指導小兒預防外傷的方法,如不使用硬質牙刷、不挖鼻孔,禁食堅硬和多刺的食物。床頭、床欄用軟塑料制品包扎。限制劇烈活動,以免碰傷、刺傷、摔傷引起出血。保持大便通暢,以免排便致腹壓增高誘發顱內出血。

  5、盡量減少肌內注射,以免引起深部血腫。

  6、消除患兒對出血及止血技術操作而產生的懼怕、恐懼心理,爭取患兒配合。

  7、應指導壓迫止血方法,指導家長識別出血征象,如瘀點、黑便。一旦發現出血,立即回院復查及治療。

5.小兒出血性疾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小兒出血性疾病應做血液檢查。篩選試驗包括毛細血管脆性試驗、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BT)、凝血時間(CT)等。在完成上述初篩試驗后,一般情況下都能確定患兒的病情可能由血小板異常、凝血異常或血管異常所致,此時就必須進一步檢查特殊的出、凝血相關指標以明確診斷。

6.小兒出血性疾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小兒出血性疾病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1、高蛋白低脂肪:對一般出血病人來說,首先應考慮給予高蛋白飲食。高蛋白飲食可以通過食用動物的瘦肉以及肝、腎等內臟獲得。其次,應盡量控制脂肪的攝入量。

  2、豐富的維生素:就出血病人而言,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和葉酸等至關重要。維生素B1的補充,可以通過糧食特別是粗雜糧食物獲得;維生素B12和葉酸,主要來源于動物內臟等食物;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則是各種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3、補充微量元素: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幾乎成為貧血病人的常識。值得注意的是,適量補充微量元素銅對糾正貧血也相當重要。人體對銅的生理需要量甚微,通過日常飲食即可滿足。

  4、少食含鹽食物:出血病人應少食含鹽食物。一旦出現水腫,還應暫時禁鹽。

7.西醫治療小兒出血性疾病的常規方法

  中醫治療小兒出血性疾病,主要分為以下幾型:

  1、風熱犯肺主證

  癥狀:鼻衄或紫斑,色紅量較少,咽痛,咳嗽少痰,鼻塞流涕,或惡寒發熱,口干頭暈,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法:清肺泄熱,涼血止血。

  例方:桑菊飲。

  常用藥:桑葉、菊花、連翹、北杏、黃芩、薄荷、白茅根、仙鶴草、玄參、花粉、側柏葉、丹皮。

  2、血熱妄行主證

  癥狀:咯血,或衄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色鮮紅或紫紅,發熱,煩躁,口渴,或便秘,舌紅苔黃干,脈弦細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例方:星角地黃湯或化斑湯。

  常用藥: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玄參、大黃、茜根、石膏、知母、側柏葉、丹參。

  3、陰虛火旺主證

  癥狀:出血時作,色鮮紅,潮熱盜汗,眩暈耳鳴,五心煩熱,口干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熱止血。

  例方:茜根散。

  常用藥:茜根、生地、玄參、女貞子、旱蓮草、知母、丹皮、側柏葉、丹參、白薇、阿膠、龜版、太子參、麥冬。

  4、氣虛不攝主證

  癥狀:出血時作時止,色淡紅,神疲乏力,面色蒼白或萎黃,氣短納差,自汗,舌淡,脈細弱或虛大。

  治法:補氣攝血。

  例方:歸脾湯。

  常用藥:黨參、黃芪、白術、淮山、大棗、當歸、艾葉、血余炭、仙鶴草、棕櫚炭、三七。